开拓者量化网 资讯频道 程序化交易 交易心得 高思远:量化交易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转] 高思远:量化交易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2013-12-05 15:12 来源: 和讯网 浏览:1913 评论:(0) 作者:开拓者金融网

投资理财在中国目前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孩子都知道要想让自己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侵蚀就得想办法去投资。


在我国最常见的投资领域就是各种金融投资品,包括股票、期货、基金等等。其实在这些市场中赚钱并不难,但也不简单,总体遵循的原则就是一个概率而已——盈亏比,只要保证赢多亏少,这样一直投资下去那么结果一定是赚钱的。


但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我们来看看一个有趣的实验。


2005年,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与艾奥瓦大学的心理学家与神经经济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研究小组。他们设计了一个20轮的赌博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抛硬币,如果你输了,赔掉1美元;如果你赢了,获得2.5美元。


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在这个游戏中,参与者具备“概率优势”。也就是说,最正确的策略就是每一轮都投钱。


如此简单的游戏,却得出了有意思的结果。


研究小组选择了三组人参加这个实验。一组是正常人;一组是大脑中与情绪有关的区域受过损伤的病人;一组是大脑中与情绪无关的其他区域受过损伤的病人。


结果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随着游戏的进行,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参与者,变得越来越保守,他们在游戏的后期不再下注,以图保住胜利果实。


而第二组的参与者则丝毫不为“胜利果实”所动,他们一路下注,最终赢得了比其他两组多得多的钱。


这个结果说明什么?


尽管只需要小学数学水平你就能发现正确的策略,但是正常人却很难执行这个策略——他们被情绪拖了后腿。


如果把这个实验视为一个交易员考核,那么,显然是第二组完胜。


由于大脑受损的缘故,他们不再受到情绪的干扰。而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下,情绪的干扰对交易不利。所以他们相当于挣脱了枷锁,一路向前。


事实上,在大部分情况下,情绪都是交易的敌人。


在投资这个领域是在所有领域中为数不多的依靠个人判断要比听从他人建议更容易成功的领域,也就是说“靠自己”胜于“靠团队”或者“靠组织”。


举个实例。上周欧洲公布利率决议之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认为欧洲央行不可能降息,但是欧洲央行还真就降息了,同样在上周,美国公布10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市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由于10月份美国部分政府“停摆”那么就业市场一定收到巨大影响,但是结果是“非农”就业水平远远好好预期。


在我国的股市也是如此,在2007年A股站上6000点,所有人都喊死了都不卖的时候,大多是投资者明明知道这个时候股市有风险,已经是“高处不胜寒”,政府也是反复提醒风险,但有几个人会选择高位离场呢?在2008年股市跌到1664点的时候,这个A股的平均市盈率不到15倍,银行板块市盈率不到10倍,政府暖风频吹,“四万亿”救市计划推出的时候,有几个人敢在这个时候逆势抄底呢?


有些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做不到。


因此依靠电脑模式去强制执行的量化交易就应运而生了,将投资者的经验和理论输入给电脑,并且套用各种理论模型,让电脑不受情绪的干扰去执行交易,多么好的想法,


量化交易真的那么好吗?我们看几个例子,


国内量化交易圈子里有一家起步比较早的公司,叫做首善财富。以做股指期货的日内程序化交易为主。


在首善财富的官方网站上,有一只“首善对冲基金1号”的净值记录能反应量化交易的业绩。。数据显示,该产品2012年6月15日成立,净值1元,随后一路稳步上扬到2013年2月22日,1.59元——这个成绩可以说相当理想。


但是,今年首善财富的业绩遭遇了滑铁卢。


这个滑铁卢可以从其官网上的另一只产品净值看到端倪。网站显示另一只名为“华安基金首善财富量化1号”的产品,介绍里写着“股指日内量化交易(非高频)”。数据显示,该产品2013年5月23日成立,净值1元,到8月23日,净值为0.85元。也就是说成立后的三个月,亏损了15%。


同样的模型,前两年能够赚到丰厚利润,但是今年却赚不到钱,甚至亏损幅度不小。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发现,原来及时剔除掉了情绪的影响因素,量化交易还是有其硬伤,那就是模型也会失效,就像人有生死一样,模型也有生死。


模型本身除了有生死周期之外,模型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获诺贝尔奖获得者尤金法玛,曾提出著名的“三因子模型”,就是股票的回报率与三个因子有关。


这三个因子分别是:贝塔、市值和估值——简单地说,小盘股和低市净率的价值股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回报。


所谓贝塔,有点类似于股民所说的“股性”,比如大盘涨1%,这个股票一般要涨1.5%,股民就会说这个股票“股性活”,而学术界则会说这个股票的Beta值是1.5(1.5÷1=1.5)。一个股票的Beta越大那么预期收益就该越大。


所谓市值,是指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小。术语就是流通股数和流通市值,就是股民常说的“盘子大小”。


所谓估值,是指市盈率、市净率等常用的相对估值指标。


法玛三因子模型横空出世之后,引发了全球投资界的强烈关注。很多人在不同的市场做了很多实证检验。


在美国市场,有研究指出,从1926年7月到2013年8月,小盘价值股是美股中回报最高的板块,年回报14.98%,与之对比小盘成长股年回报仅8.65%。大盘价值股年回报是11.93%,大盘成长股则是9.4%。


在A股市场,华泰联合证券的研究指出,如果以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作为基准,每半年根据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股息率综合考虑选出这500个成分股中估值最低的50个股票长期持有,那么在2007年到2011年之间,每年都跑赢了中证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可以实现54.1%的年化收益,而后两者的年化收益仅为26.6%和9.8%。


这样看起来,法玛三因子模型的确看上去很美,但是股神巴菲特也许更喜欢反着用。


巴菲特之所以能靠股票投资成为首富,是因为他买的股票都是波动率比较低的股票,而且是当稳定的大公司股票打折的时候买进的。但是为了提高收益率,巴菲特通过发行债券和控股保险公司等方法使用了低利息的融资,研究报告算出来巴菲特使用了大约1.6倍的融资杠杆。


所以他们认为,巴菲特成功的秘诀就是:低贝塔 + 大盘股打折 + 适度杠杆。


如果我们把以上巴菲特的三个秘诀称为首富三因子的话,那么你有没有发现——首富三因子中低贝塔,大盘股,这两个要素与法玛三因子模型中的两个因子相矛盾。


理论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回事。


笔者想要提醒读者的是,资本市场是人的市场,在这里您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策略,同时有会受到情绪所左右的人,而不是历史数据和各种假设,所以在笔者看来,所谓量化交易并非是科学,其艺术成分非常大。面对不同的投资者,或者不同的时期的投资者,其模型的可靠性和成功率都是不同的,并且绝非通过几个历史数据就能检验其准确率。


最后用一个笑话来作为结尾,希望读者能更清醒的看待量化交易。


甲对乙炫耀其枪法的准确。


甲说:我的枪法很好,百发百中。


乙说:好的什么程度?


甲说:100米外,我能打下酒瓶子上的瓶盖。


乙说:枪法是很好。不过,如果那个瓶盖也拿了一把枪,并且枪口正瞄准你的心脏,你还能打这么准吗?


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区别。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