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宏观行业要点

2014-06-09 10:37 来源: 开拓者量化网 浏览:731 评论:(0) 作者:戴非

1. 5月以来经济短期企稳,主要体现在PMI、发电增速的反弹,出口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以及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但我们认为经济企稳主因是低基数、稳增长政策的短期效应,因而持续性堪忧。从PPI走势看,与外需相关的油价企稳,而代表内需的煤价、钢价创出新低。此外6月上旬地产销量降幅扩大,也预示下半年经济仍不容乐观,下半年GDP增速可能降至7%以下。

与此同时,微刺激力度渐大。上周住建部、银监会、及总理均轮番喊话,支持稳增长。其中住建部称“还没有一个地方公开说要取消限购”,似默许了地方政府自行取消限购。而银监会表态调节贷存比,大力支持首套房,均意在增加信贷资金供应。而总理称要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也是在激励中央和地方的落实稳增长政策的积极性。

从流动性观察,即便在季末的最后一月,回购利率依然维持在1年以来低位,钱荒难觅,表明央行仍在努力维持宽松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济。但由于短期通胀出现显著反弹,5月CPI可能升至2.7%,因而也制约央行短期进一步放松。上周公开市场正回购加量,意味着短期内央行货币政策难更宽松,预测流动性短期稳定。

欧央行宣布降息至负利率,源于经济增长乏力,通缩风险加大。纵观行动迟缓的欧洲日本均深陷通缩泥潭,而大刀阔斧调结构的美国经济欣欣向荣。若中国仍是依赖不停刺激来稳增长,而改革迟迟未动,未来或重蹈欧日通缩的覆辙。

大类资产配置:12年上半年(类“衰退后期/伪复苏”)股市表现较好,12年中-13年中(类“过热期”)房地产表现最好,13年下半年(类“滞涨期”)货币表现最好。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较好,房价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呈现典型衰退期的大类资产表现特征。衰退的主要拖累力量源于地产链。虽然5月以来稳增长类政策不断,但债市表现继续优于股市,由此可见,资金的风险偏好仍较低,金融市场反映的现状是衰退特征延续。
 
2. 国土资源部下发14年稀土和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稀土和钨看涨。而不再下达锑矿控制指标。
 
3. 房地产高频数据(5.30-6.5):48 大城市一手房成交套数合计环比下降30.2%,累计同比下降15.0%,一手房受端午节假日因素影响大幅下降。18 大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合计环比下降28.2%,累计同比下降44.5%。13 大城市可售住宅去化周期47.4 周,较上周上升1.7 周。全国土地成交额累计同比上升7%,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3%,土地溢价率16.97%,继续下降。
 
4. 人口周期是影响房地产拐点的长期因素。从年龄结构和消费习惯上来看,25-45岁通常是置业高峰年龄,其中25-34岁是一次置业需求,35-44岁是二次置业需求。60岁以后则进入养老阶段,对医疗、保健、娱乐等消费的需求远远大于置业投资的需求。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中,而从主要置业的人口年龄占比来看,一次置业,即25-34岁的人口占比将在2019年前后达到第一次峰值拐点,而第二次置业的人群,即35-44岁的人口占比则在2005年达到峰值后,在2021年之前都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

从日本、韩国的经验可以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拐点对房地产的量、价均有明显的影响。日本每千人新屋开工数在1970年代达到了峰值,同时,25-44岁人口占比也在相同的阶段达到了拐点。1990年日本步入人口负债期的阶段,即工作人口(15-64岁)占比的拐点,房价出现拐点,滞后于新屋开工数的拐点。韩国也有类似的经验,其每千人新屋开工个数的拐点大约在90年代出现,而25-45岁人口占比则在90年代末期出现拐点。

我国目前25-4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2000年达到峰值35%,目前约29%,预计到2040年左右这一占比会下降到20%,而目前每千人新屋开工面积还在上升的过程中,预计伴随着未来20年置业人口占比的迅速下滑以及老龄化加速,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遭遇长周期的下滑。

版权声明:   特别标明为本站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自 、作者信息,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文出自:   开拓者量化网  |  http://www.tb18.net/news/article/70556.html


评分:     

评论列表(0)
第 1- 0 条, 共 0 条.

您需要 [注册] 或  [登陆] 后才能发表点评